再美的谎言,终究是谎言。
看到真正的战场后,真相会无情地浮出水面,
直到现在,士兵们才开始意识到他们被洗脑了,
影片中两个相呼应的场景形成了耀眼的对比。
离开之前,保罗的眼睛明亮而欣喜,
最后,保罗在战场上听到了另一个美丽的演讲。
然而,在这个时候,他已经经历了战争的真实面目,
像行尸走肉,双眼昏花,
如果把《西线无战事》当成大讽刺的话,
那么剧中的“故事”只是一个开始,
戏外的“意外”才是高潮。
这部1930年的电影在德国首映时,现场一片混乱。
臭烘烘的炸弹胡椒和无数活老鼠被扔进了电影院。
观众惊慌失措,四处逃散,
放映也被迫停止,
这场闹剧的始作俑者是当时纳粹党的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。
事后他沾沾自喜地总结,称之为“胜利”。
随后,该片在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法国等地被禁映。
直到1952年才开始解禁,
几十年来,他们用这种方法来控制公众舆论,
银幕外的洗脑比电影中描绘的还要糟糕,
他们试图让人们把生命的消失想象成一场史诗般的牺牲,从而忽略了战争之外人们痛苦不堪的现实。
就像呼兰脱口秀里说的“刘备领兵二十余万攻襄阳,十万人流离失所”,
无论是军人还是百姓,这种叙述都只有寥寥几笔冷笔。
《西线无战事》不仅指出了军人被洗脑的事实,
试图追问背后的根本原因,
电影中的将军只知道满足自己的欲望,
他自称军人,但对前线的战争一无所知,也不知道军人面临的困难。
他的生活,与保罗冒着生命危险去偷鹅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,
每顿饭都有满汉全席,
把没碰过的肉扔给你的狗,一点也不可惜。
他只关心他的未来,
担心战败后被钉在耻辱柱上,不能像别人一样获得荣誉。
结果他不愿意撤军,有逆风翻盘的错觉。
就在和平协议生效的几个小时前,它还被命令继续战争,
残忍地射杀了所有反抗的士兵,
战胜国的高层思维也是如此,
当士兵们没有东西吃的时候,他们就停止吃面包,仅仅是因为那天没有做面包。
也会问厨师这一点,
他们也在用战争发泄他们的情绪,
在签署和平协议时,他们坚持要求德国代表团必须考虑72小时,
与此同时,不会宣布停战,
许多士兵做出了无畏的牺牲,
这只是为了威胁和牵制德国代表团,
他们不是不知道他们的恶行,
只是知道它的邪恶还在做,然后试图掩盖它,
20世纪70年代,福柯和乔姆斯基就人性正义权力,
福柯留下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断言:
“人们发动战争是为了胜利,而不是因为它是正义的,”
其中,荒诞的色彩随着时间的推移依然耐人寻味,
也许这就是为什么《西线无战事》在一个世纪后依然能焕发青春的原因,
实际上,战争从未真正离开过我们,
这部电影的出现再次提醒我们,
生命是有重量的,不应该被轻视,
为什么这个鲜活的生命要被打碎成泥,碾成灰,
全文,
发表评论